中新网北京11月30日电(记者 左雨晴) 一台医疗影像设备,如何“链”接世界?
在首届链博会现场,美国医疗科技企业GE医疗携手20余家核心供应商,并联合国药器械参展,通过国产CT、磁共振等设备的整机和关键零部件,展现了高端国产医械产业链供应链中的“朋友圈”。
“我们通过中国供应全世界”
在健康生活链展区的展台上,一台256排高端CT引人注目。据介绍,这台CT来自GE医疗的北京影像基地,有着鲜明的国产“基因”。
GE医疗中国副总裁、供应链总经理陈和强告诉记者,如今高端医械核心零部件的制造,在供应链中已经与外企形成“你中有我中有你”的局面。
链博会上,GE医疗展出的高端CT。 吴家驹 摄
“比如,高端CT里最重要的是探测器,而探测器最核心的部分是影像芯片。制造芯片的稀土来自国内,而陶瓷片的一些部件则来自海外,然后在国内加工制造成影像芯片,最终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探测器。”他说。
以自主可控作为供应链的落脚点,GE医疗通过夯实中国本土供应链、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的方式,积极应对全球供应链的变化。目前,GE医疗在北京、天津、无锡、上海、成都设有五大生产基地。其中,GE医疗北京制造基地近几年在CT设备部件国产化方面快速成长,产品设计和工艺流程上均领先全球,部分工艺被GE医疗美国工厂所采纳。

“GE医疗全球销售的每三台CT机,两台出自北京工厂,我们通过中国供应全世界。”陈和强表示,目前北京基地生产的16排、64排CT设备零部件国产化率超过85%,核心零部件也在逐步国产化。“高端的探测器,全球只有美国、日本能够制造,我们现在也把它国产化了。”
持续扩大供应链“朋友圈”
随着“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推进,中国医疗大健康市场需求正在日益增长。不断建圈强链,持续扩大供应链“朋友圈”,正在成为产业新趋势。
在链博会开幕当天下午,国药器械和GE医疗共同打造的国有控股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研发制造品牌“国药影像SINO IMAGING”在健康生活链展区举行发布仪式。据介绍,该品牌产品规划将以医疗新基建为重点,初期将主要覆盖CT、超声等产品,逐步发展核磁、智能辅诊分析及其他医疗器械产品。
链博会上,GE医疗与国药器械的联合展台。 吴家驹 摄
“我们双方都希望在全国范围之内建立最为完整,覆盖最全的供应链服务体系,能够让更多的老百姓使用优秀的产品。我们希望更多的民众和医疗机构能以更低的成本来享受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国药集团医疗器械事业部总经理、国药器械董事长李杨说。
据了解,今年2月,国药器械和GE医疗签署协议,成立全新的医疗设备合资公司,聚焦于为基层市场提供CT和超声等在内的普惠型医疗设备。同年7月,双方再次宣布将在深圳光明区共同建设医疗影像设备先进制造基地,在深圳大湾区开启医疗设备国产供应链的全新征程和模式探索。
打造大健康生态圈 中国成全球供应链“粮仓”
作为众多国际企业的产品首发阵地、创新阵地、合作阵地,首届链博会汇聚了众多深耕健康产业的企业,它们通过国际化合作,为民众打造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大健康生态圈。
通用技术集团办公室副主任徐淼向记者表示,在大健康产业的布局方面,通用技术已经覆盖医疗服务、康复治疗、健康管理、养老服务、医药和医疗器械的供应链以及医疗金融等各个细分领域,“我们始终坚持积极服务国家的战略、服务人民健康的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
链博会上通用技术集团展台。 吴家驹 摄
创新凝聚动能,合作“链”接世界。随着全球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合作,更多企业着眼于补链延链强链,加快完善健康产业体系。

徐淼认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稳定,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也至关重要。“我认为现在所有的产业链,可以说没有一条产业链能够离开国际化合作。”
陈和强表示,链博会将成为开放合作的新窗口。在GE医疗看来,中国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粮仓”,为全球制造业发展持续输送能量的同时,更在高端医疗制造产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过链博会,我们希望更多的供应商参与到供应链生态圈的建设,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进一步扩大开放共赢的局面。”他说。(完)
中新网西宁11月30日电 (记者 孙睿)“今年以来,青海省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进出口已累计连续1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171家,较去年同期增长16.3%,外贸发展实现量质齐升。”青海省商务厅副厅长杨小民30日表示。
图为10月28日,青海省首趟“西宁号”铁海联运国际班列顺利编发开行。 赵子婧 摄
当日,青海省商务厅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陕西分公司、中国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联合举办“青海省外经贸企业合作风险防控研讨会暨业务培训会”在西宁举办,旨在为参加培训的企业代表详细讲解出口信用短期信用险、中长期信用险、跨境电商承保、银行“跨境快贷”、汇率风险业务、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解读等内容,对青海省外贸企业进一步提升综合运用支持政策和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不断扩大进出口业务规模发挥重要作用。
杨小民介绍,今年以来,青海省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进出口已累计连续1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171家,较去年同期增长16.3%,外贸发展实现量质齐升。当前,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国际需求持续疲软、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行及地缘政治等因素造成出口企业收汇风险加大,企业开展境外市场开拓成本持续上升。出口信用保险通过承保出口企业的海外买方信用风险来规避风险,同时,也能支持中小微企业适应国际贸易竞争,和更多买方达成交易,帮助企业更好地开拓海外市场。
杨小民说,近年来,青海省商务厅每年与中信保陕西分公司签署《青海省小微企业出口信用保险“全风险覆盖”承保协议》,利用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通过项目支持青海省出口企业统一投保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出覆盖率稳定在80%以上,持续保障了青海省小微企业开拓市场收汇安全。
今年,青海省商务厅会同青海省财政厅修订了外经贸专项资金的支持标准,降低了对企业单独投保的出口额限制,根据产业提高了单独投保保费支持比例和上限。根据《青海省中小微外贸企业无资产抵押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办法》,组织市州商务部门推荐企业,进一步扩大无资产抵押出口信保保单融资业务企业白名单,通过财政资金撬动金融杠杆,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出口企业流动资金压力。
杨小民表示,青海省商务厅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加强服务保障,为外贸企业排忧解难,狠抓各项政策落实。同时,也希望外贸企业创新发展,加快市场开拓步伐,推动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进一步促进青海省外贸稳定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