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济南11月30日(吕妍)第十四次全国中华文化学院工作会议暨第十届中华文化论坛11月30日在济南举行,旨在总结中华文化学院近年来的改革发展情况,研讨新时代中华文化学院工作的思路举措,提升中华文化学院整体合力,推动构建全国中华文化学院创新发展联合体。

第十四次全国中华文化学院工作会议暨第十届中华文化论坛11月30日在济南举行。吕妍 摄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吉林在致辞中表示,各地社院要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始终坚持以文化认同促进政治共识,始终坚持将中华文化学院职能在社院各项工作中一体部署、一体推进。要积极开展以爱国主义为宗旨,以中华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研究和对外交流活动,广泛汇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智慧和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民革山东省委会主委、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孙继业表示,近年来,山东坚决扛起文化大省责任担当,深耕人文沃土,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他认为,山东中华文化学院要在中华文化学院的有力指导下,充分发挥齐鲁文化优势,主动服务大统战工作格局,自觉担负起文化使命,在学悟“两个结合”中坚定文化自信,在讲好时代故事中深化文化浸润,在创新山东实践中推动文明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山东力量。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成员、教务长徐绍刚作工作报告时表示,近两年来,中央社院和各地社院积极开展中华文化学院工作,抓好共识教育重点领域,促进中华文化教育提质增效;发挥科研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搭建对外文化交流平台,助推文明交流互鉴,展现了新气象新作为。
山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孙传尚主持开幕式。会上,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何中华等专家作主旨演讲。与会代表还就中华文化学院工作展开讨论,8家地方中华文化学院代表进行典型经验交流。(完)
中新网北京11月30日电 (郭尚霞 徐婧) 国网北京房山供电公司长安220千伏变电站配套110千伏送出工程日前顺利投运。目前,房山供电公司研判度冬形势,科学安排电网运行方式,打通受灾地区异地重建接电报装绿色通道,确保电力供应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记者从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获悉,上述工程有效保障窦店地区大石河流域受灾村庄、小区、工商业灾后重建用电需求,同时可满足房山窦店高端制造产业群的电力发展需求,为周边普安等5座110千伏变电站引入双方向电源,工程从今年8月进场施工,涉及新增110千伏电缆线路6条,新建电力隧道200米,新敷设电缆50千米。

国网北京房山供电公司长安220千伏配套110千伏送出工程塔上作业施工。焦光明 摄
房山供电公司输变电工程建设管理专工郑翔介绍,在土建施工中,要充分考虑暴雨后地下水位上涨,淤泥层、土质松软等因素,精准施策保障电力隧道施工质量和安全。工作人员因地制宜采取垫层加固、悬臂吊、临时竖井等开挖方式,克服雨后地下水位上涨、临近变电站带电设备等因素,有效保障施工安全和质量,压降作业风险,隧道土建用时45天实现竣工。
为确保工程务期必成,电缆敷设应用全自动电缆收放线机、电缆压力监测装置等机械化施工装备,提升了敷设进度和安装质量。施工过程重点关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严格工序管理,确保作业面划分科学,人员安排合理,保障了工程建设进度。工程实施后,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电力支撑。

“十四五”期间,国网北京电力在房山区规划建设1座220千伏变电站及6条配套送出电缆、4座110千伏变电站、4座扩建变电站等电力项目。目前1座220千伏变电站及配套送出工程、3座扩建变电站已投运,其余工程在建设中。工程建成后将为基金小镇、城关棚改等重点项目提供坚强电力保障,优化受灾区域电网结构,切实提升房山地区抗灾防风险能力。
受特大暴雨影响,7月29日至8月2日,房山地区发生塌方和小规模山洪等突发情况,部分地区电力线路等设备设施受损严重。房山供电公司有序做好电网灾后重建工作,同步在十渡地区试点开展“恢复+”示范区段建设,综合施策推动电力设施改造升级,提升电网抗洪防涝能力。与此同时,全面强化灾后强网保供、强基固本能力,有效提升房山地区电网主网供电能力。

目前,房山供电公司研判度冬形势,科学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加大线路巡视力度,积极做好冬季用电负荷变化监测,打通受灾地区异地重建接电报装绿色通道,确保电力供应的及时性和可靠性。深入开展“网格化”服务,制定“一村一案”保障措施,安排123名社区经理在村庄挂牌,24小时开通电话热线,实现电力服务全天候,做好电力保障和优化提升。
此外,房山供电公司高度关注供热站、自采暖小区、医院、敬老院等重要供暖用户用电情况,安排各抢修点随时待命,多措并举全力保障居民温暖度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