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综合报道】11月30日,华为云行业高峰论坛2023在北京举办。会上,华为云推出业界首个大模型混合云,并发布《深度用云展望 2025》白皮书及深度用云行动计划。
过去几年,中国行业数字化进程正在有序加速推进,很多行业都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一方面得益于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得益于中国各类企业的持续投入和自主创新。
当前,政企正从“业务上云”加速迈向“深度用云”。对此,华为云全球Marketing与销售服务总裁石冀琳在开场致辞中提出了五点思考:深度用云就是从帮助企业应用云资源,到帮助企业应用云上的技术与服务;从帮助企业搭建全新的平台底座,到帮助企业进行应用现代化改造;从使用云上的通用技术,到开发行业化解决方案;从提升企业的运维能力,到提升企业的运营能力;从帮助企业提升效率,到打造全新的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十年,AI将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石冀琳表示,为加快行业智能化创新,华为云提供了涵盖基础设施、算力、算子、算法、开发框架、盘古大模型等在内的全栈AI能力,为行业智能化打造最佳AI云底座。
当下,全球云计算市场进入稳定增长阶段,云和AI已经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生产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在主题演讲中谈到:“全球各国加速云计算战略部署,到2025年我国云计算市场将突破万亿元人民币,各行业上云用云呈现阶梯状。生成式AI应用大模型将持续引领产业升级,从技术层面看,作为人工智能工程化实现的核心,云计算将向一云多芯、算云融合、软硬协同方向演进。从管理层面看,企业逐步迈入深度用云,运营机制、优化治理与平台工程将成为用云新焦点。”

业界首个大模型混合云,加速AI重塑千行万业
未来,所有企业都会使用大模型。源于长期的行业积累,大型企业拥有丰富的私有数据资源,这些私有数据对大模型的训练至关重要。大型政企由于其业务特点,更倾向于将数据留在本地,确保“数据不出域”。因此,基于混合云的大模型将成为未来行业大模型的重要部署形态,既满足业务创新诉求,也缓解企业对数据安全和隐私的担忧。
华为混合云总裁尚海峰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在大模型时代,华为云致力于成为政企智能升级首选伙伴。希望基于华为云Stack提供的丰富的云服务和盘古大模型的强大能力,让AI的建设、开发和运营更简单,让每个企业都拥有自己的专属大模型。”
华为云Stack 8.3在业界率先实现大模型能力基于混合云部署,提供算力平台、云服务、开发套件和专业服务等业界最完整的AI生产链,帮助政企客户一站式建立专属大模型能力。华为云Stack针对大模型场景做了四大优化:

首先,基于原生混合云能力,用户可以将大模型从本地延伸到边缘和公有云,多云协同架构让行业大模型在公有云上训练,在混合云上结合企业本地数据微调,然后推送到边缘云进行推理,实现全场景跨云部署。

其次,通过软硬协同实现算子融合与混合精度的优化,模型训练性能提升45%,充分挖掘算力潜能。
第三,华为云Stack提供3类工具套件,让企业能够高效地完成数据清洗、模型开发和应用开发,降低开发门槛。
最后,大模型训练任务通常需要连续执行数天,华为云Stack通过无感断点续训的能力,让AI训练可以长稳运行30天以上。
目前,华为云Stack已经联合10多个政企客户基于混合云探索行业大模型,沉淀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央国企,山东能源集团携手华为云基于混合云打造业内首个矿山大模型。山东能源集团总经理助理王立才在主题演讲中表示:“2022年1月山东能源集团与华为公司成立联合创新中心,重点围绕煤炭开发利用重大科技需求,叠加双方科学技术、应用场景、行业双跨专家等优势资源,从3个验证场景到今年7月18日举办‘盘古大模型矿山领域首次商用’发布会时21个,目前为止已基于华为盘古矿山大模型,开发了40多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推进了人工智能大规模‘下井’。”
会上,山东能源携手华为发布《矿山智能化暨矿山大模型最佳实践白皮书》。白皮书沉淀了双方合作中的建设方案、开发运营和商业模式等宝贵经验,希望为千行万业智能化提供参考。
共赴云深处,共创新高度
未来十年,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最确定的趋势。政企持续推进深度用云,通过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以及层出不穷的业务创新和模式创新,加速整个行业的智能化进程。
基于丰富的政企实践经验以及对未来的探索研究,华为云发布《深度用云展望2025》白皮书,聚焦未来三年,展望将要在政企市场广泛落地的十大技术和模式,希望与产业界一起出发,帮助更多企业迈向深度用云。
深度用云行动计划正式发布
同时,华为云提出深度用云行动倡议,并联合10+伙伴和行业组织,共同发起深度用云行动计划,计划未来三年投入1亿人民币,用于能力型伙伴建设、云原生应用开发、行业专家培养、行业标杆打造等领域。
中新网北京11月30日电 (记者 潘旭临)29日,在雀巢于北京举行的N3亲体奶系列新品发布会上,多位业内专家与研究学者,就中国居民饮奶现状与未来进行了探讨,呼吁各方加强协作,运用创新科技形成科学健康的饮奶营养生活方式,助力居民饮奶量不断增长。
在发布会上专家研讨现场。记者 潘旭临 摄
中国工程院院士、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陈君石表示,奶品被认为是平衡膳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健康膳食模式的重要构成。但在中国传统膳食模式中,奶品摄入占比偏低。提高国民奶及奶制品的摄入量,仍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显示,每人每日应摄入奶及奶制品300-500克。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42千克,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仅达到推荐量的38.4%;其中,98.8%的老年人喝奶远未达标,仅为推荐量的1/10。
陈君石认为,导致中国居民奶及奶制品摄入量低和消费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乳糖吸收不良。这个痛点在中老年群体中尤为凸显。因此,采用先进技术降低牛奶乳糖含量,推出创新产品,推动各年龄段国人足量饮奶,对促进国民健康、健康老龄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雀巢科研健康科学研究院中国区负责人余恺表示,要让中国居民喝牛奶量“达标”,需要亲和人体的牛奶。除了要破解乳糖吸收不良的难题外,还要有真正适合国民体质的好牛奶,从而充分发挥牛奶中的营养价值,为身体增益。
余恺介绍,作为近年来乳品行业的一项重大突破,雀巢至钻适度水解技术由雀巢瑞士洛桑科研中心耗时五年研发而成。该技术通过重构牛奶营养结构,将牛奶中乳糖切割重组后生成原生乳益生元——低聚半乳糖(GOS),有助于人体吸收。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表示,回避乳糖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饮奶不适更重要的内因是肠道敏感度高。肠道健康是人体健康的基础,低聚半乳糖(GOS)通过改善肠道微生态,帮助肠道内双歧杆菌增殖,最终达到滋养肠道的效果。
专家出席雀巢新品发布仪式现场。记者 潘旭临 摄
专家表示,企业、科研机构与政府等各方应加强协作,帮助中国居民实现“足量饮奶”“喝对的奶”,丰富饮奶选择,积极应对居民乳糖吸收不良的问题,构筑更加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完)